交易系统下希望将策略(strategy)和评估(evaluator)分离,这样就需要评估系统调用相应的策略,其实可以用简单的import解决,只是注意python仅仅把当前路径加入搜索目录,如果策略不在当前路径的话,则采用sys模块加入策略路径即可:
import sys
sys.path.append(path_to_strategy)
from buy_and_hold import buy_and_hold as strategy
strategy()
就是这么简单。
Updated 2018-01-25
今天上午聊天的时候讨论到all in情况下,在领域前端的边际收益无法覆盖去了解其他领域既成知识体系的机会成本,突然想到应该可以建立一个模型去分析,在怎样的条件下,拒绝all in而采用反脆弱策略,效用能够接近all in所可达到的高度?
简单整理下这个模型应该包括的要素:
时间投入应该是个守恒量,最终效用如何评定?这个模型应该要比收入分布讨论的模型复杂很多。 继续挖坑回填。
应该先建立效用函数,确定几个维度,然后按照边际效用递减原则对各个维度的情况打分,最终应该评价效用最大。 资料:
Updated 2018-01-20
17年的交易逻辑的确太嫩了,若不是最后一个月通胀预期起来,恐怕一整年收益跑不过货币基金。最主要的三条经验教训如下:
2018年逻辑应该基本清晰:油价 通胀 波动率。标的也非常清晰,除了上述三点教训,还是要注意仓位控制和恪守逻辑和策略。不贪不惧,多看书少看盘。毕竟目标很简单,跑赢无风险4%而已,去年目标是不亏,最后却完成了今年的目标不是。
Updated 201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