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十二雕窗六曲屏,题遍伤春句。”——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初来乍到的朋友,建议先阅读上篇,再阅读本文,体验更加)
一 屈指数春来
移动互联网时代,散户投资的门槛越来越低。
各路券商,大展身手,铺天盖地的广告之下,点点手机,就能开户。
长篇累牍、洋洋洒洒的风险提示,永远以跳蚤大小的字体,隐藏在最隐秘难见的角落。
即便如同您在网银结售汇一般,把风险提示亮晃晃地硬塞您眼前,然后30秒读秒倒计时,最终才允许进一步操作。
请问诸位看官,您是否一目十行、不明所以、划至末尾、等待读秒,直到可以点击继续?
恭喜您!成功开通了券商的融资账户。新客利率优惠,满八减二,年息只要6%哦!
铺陈到这里了,我们今天索性来看一下,融资买股,到底会发生什么。
巴菲特教导普通投资者:买指数基金吧。
巴菲特还教导普通投资者:别加杠杆。
谨遵股神教诲:入金券商,满仓SPY!
咦,咱就放了一万美元,咋地可以买三万美元的SPY呢?
恭喜您!又没仔细看风险提示吧,成功解锁新技能:满仓满融,三倍杠杆!
(注:多数券商初级融资账户,为了避免顾客速死,仅提供两倍杠杆,谢天谢地!)
咳咳,咱先别秀新技能,我们先循规蹈矩,尝试一下,原教旨主义的巴菲特建议。
我们姑且叫All In(全押)策略。
从2020年1月1日至2025年7月1日,五年有半的时光,一万美元,一把梭SPY,会怎样呢。
啥玩意儿啊,花花绿绿的。
老读者们或许知道,这张丑图讲了些啥。
新读者们,稍安勿躁,丑图自有丑人解。
先看第一行,一条黑色横贯中央,平平坦坦,一望无垠,从头到尾,都等于All In策略,在2020年1月1日,一把梭投入的一万美元。
灰色那条线,从一万美元出发,前期没怎么涨,后两三年翘头上涨,代表投资于无风险资产(以美国财政部13星期期限国库券利息为参考)的收益情况。
五年半的时间,累积多了1500多美元,大概只有15%多点。
掉书袋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成本。
用人话说,就是如果有波动(风险)的资产或投资策略,在5年半的时间里,无法提供高于1500美元的收益,那么去承担这个风险,就是【极端】不明智的做法。因为,闭眼买国库券,就能给你这个收益。
最顶上绿色线,就代表我们这10000美元,在2020年初买入SPY,直到今天的收益情况。
下面蓝色和底部绿色的填色块,分别代表SPY本身价格的上涨(资本利得),以及累积现金分红(已扣除30%股息税)。
哇!这一万美元,变成了2万美元诶!生生涨出来1倍!远超国库券收益!
而且,对应的分红,完全留存了现金,有900美元呢,完全没有拿去再投资。
巴菲特称不我欺!
第二行图,代表收益率情况。由于我们仅仅在2020年初一次性投入10000美元,因此简单的投资回报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和时间加权收益率,三条曲线完全重合。
总回报差不多正好翻倍,100%,年化高达13.5%,很不错啦!
黄色线baseline,代表SP500指数本身的涨幅(不记分红),大概年化12.6%。
第三行图,代表投资组合的回撤情况,亦即从前期的最高点,向下的跌幅。
黄色的Baseline,是不考虑分红,SPY价格本身的跌幅。
蓝色则是加入分红后,资产和现金组合的回撤情况。
因为有一定现金分红垫底,相比指数本身,后期2022年快速加息和今年关税危机下跌当中,回撤略小一些。
最后一行,很好理解,每年的年回报柱形图,叠加了年回报曲线。不再赘述。
二 弹指惊春去
好的,让我们点满新技能点,满仓满融,三倍杠杆(假设融资利率6%年息,月付)买入SPY!看看会发生什么!
新策略名字就叫3X好了!
OMG!这张图变得更加纷乱丑陋了!
当然啦,3X威武,就是要不明觉厉!
没关系,让我们条分缕析,逐个拆解。
第一行,多了一条深色红线,蓝线和绿线也分开了。
那条红线,就是令人又爱又恨、既可以事半功倍、更能够事倍功半的——融资、负债、杠杆、借贷。
说人话,就是你借来的要付利息、最后还要还本金的钱。
蓝线和绿线,在有了融资杠杆的情况下,被分开了。
蓝线代表总资产,绿线代表净资产,即总资产减去负债(深红线)。
相比于原教旨主义的巴菲特教诲,3X策略,让我们初始的一万美元,最终变成了……三万一千多美元!威武神勇!
谨遵巴菲特教诲,只能获得翻倍收益而已。加了三倍杠杆,又多了一倍收益,为何不呢?
廉颇老矣!不加杠杆,不用3X,“你们就慢慢爬吧!”(美剧《Billions》台词)
且慢,让我们仔细看那条绿线,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2020年3月,由于疫情爆发,美股下跌快速凌厉,连续触发熔断,还记得么?
绿线最低点,似乎接近归零了?
直观解释下,净资产跌到0,也就意味着,还完贷款,啥都不剩。
我们看第三行最大回撤,棕色线,代表净资产的回撤情况。
没错,最低点的回撤幅度,高达-93%!
3X的祝福,同样也意味着,3X的诅咒。
本金一万美元,在最风雨飘摇的疫情熔断期间,仅仅剩下700美元。
且问,您到底要多大心脏,才经受得住这般下跌?
划重点:通过券商融资加杠杆,最大的问题在于,资产价格是弹性的;而券商风控线,以及你手头的融资债务,却是刚性的。
啥是风控线?券商那么奸诈,才不会等你把净资产亏到零点,才找你清算。
一旦账户净资产,跌至仅剩融资债务的某个比例(通常为25-30%),券商会要求追加保证金(Margin Call)。
比如,初始现金10000美元,融资10000美元,两倍杠杆,全部买入SPY,券商要求账户的净值必须保持在融资债务(10000美元)的30%以上。
先不考虑利息支出,那么当SPY下跌35%,总资产下跌7000美元至13000美元,净资产就只剩3000美元咯。
恭喜,券商可能开始要求追加保证金啦。
那我不理不问,俺滴3X策略,主打一把梭死扛到底。
呵呵,接下来,可就有得玩咯。
强制平仓(Forced Liquidation)了解一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券商自动卖了你的持仓还贷。
怎么可以这样?当然可以,开户的时候,您不是阅览过跳蚤大字体的100页风险提示了么?
市场剧烈波动、流动性不足期间,强制平仓都可能卖不出去,那就有【穿仓】这种神奇的事情啦。
那是啥,就是账户净值成了负数。哎呦,这可不行,客官您可要给券商交钱,补到零哦。
也就是说,通过券商加杠杆融资,根本不可能实现3X策略的最终结局:券商乖乖等你净资产下跌93%后,再触底反弹,逃出生天,创造奇迹。
熔断期间,你会收到Margin Call,如果你能在其他地方筹到现金,那或许会扛过来;但是,对3X策略来说,它已经是一个死得透透的不现实的策略了。
还记得2020年3月份的负油价么?
墙街套路深,物必得当真。
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
不对,这个3X策略,太消极了。
初始阶段,3倍杠杆买入,然后就当甩手掌柜,当然不行了!
做投资嘛,当然要通过积极管理,从而避免Margin Call啦。
恭喜你!已经开始学会风险控制啦!
好,让我们依然考虑,用10000美元,三倍杠杆购买SPY。
若满足账户净值必须在融资债务的30%以上,则净资产不可跌破6000美元,此时杠杆率为26000/6000=4.33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关注,资产组合的每日实时杠杆率,控制其不超过4.33倍。
不妨设置这样一个风控系统:
每日收盘后监测,若杠杆率大于等于400%,第二天开盘则强制拆仓降杠杆:卖出SPY,偿还融资债务,降低杠杆率到300%以内。
这个策略,我们就叫3XSafe(3X安全)好了。
请看下图:
熟悉啦,首先看第三行杠杆率和回撤情况。
咦,我们的3XSafe,控制了最大杠杆率不超过400%,却为什么依然出现了465%的高杠杆率?
那是因为2020年3月无比风雨飘摇呀!
2020年3月9日,标普500触发了有史以来第二次熔断,单日下跌7%,黑色星期一!
然后,这个月熔断了四次……
距离标普500上一次熔断?那可是20多年前的1997年10月27日!
书童1/5的关注者还没出生。
看到没,即便3XSafe,每日积极监控,控制杠杆率,遇到2020年那种极端情况,依然可能被Margin Call。
别忘了,市场都熔断了,就算你在日内级别关注杠杆率上限,也卖不出去的,好不好。
OMG,Safe居然不安全了,这可怎生安好。
让我们假设,券商对我们充满信任,465%的杠杆率下,依然没有Margin Call。
那么3XSafe,最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也不过年化10.7%而已,根本比不上指数基准的表现。
巴菲特成不我欺!加杠杆,既辛苦、又危险、还赚不到钱。何苦来!
嘿嘿,好像哪里不太对?
要我说,这个策略的管理还不够积极!风控系统要求撤了杠杆后,市场安定了,得把杠杆加回来呀。
可以,让我们再来优化一下3XSafe。
假设我们更加积极地,每月初监督一下持仓,如果杠杆率低于300%,就再加仓到300%,如果高于300%就拆仓到300%,会如何呢。
我们称这个策略为3XStable(3X稳定)。
哈哈,首先注意到的是,3XStable的净资产收益率曲线,变漂亮了,年化高达17%,跑赢指数基准啦!
不过,风雨飘摇的2020年3月,最大杠杆率却能顶到近500%,还是无法避免Margin Call。
为什么最大杠杆率,比前面的3XSafe,还要高呢?
那是因为,由于我们管理积极,2020年前两个月,涨的好的时候,杠杆率下来了,于是继续融资追高咯。
上涨时3X的祝福,下跌时就是3X的诅咒。
即便如此积极管理,净资产最大回撤,依然能达到2/3,恐怖如斯。
“She was still too young to know that life never gives anything for nothing, and that a price is always exacted for what fate bestows.” (“那时候她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当然,除了风雨飘摇的2020年3月,此后杠杆率几乎没有穿透400%了。
3X稳定,依然不稳定,看到没,3倍杠杆买标普,您杠杆真加太高了。
嘿嘿,告诉你一个秘密,三倍杠杆的ETF,还真的不一样了呢。
几日喜春晴
如果我们把10000美元,全部买入三倍做多标普500的SPXL,会发生什么?
马上能看出门道了吧。
哇,年化19.74%,完胜指数基准!
一万美元,最后变成了近27000美元(依然小于3X策略的理论回报)!
咦?风雨飘摇的2020,高达76%的最大回撤!会不会被Margin Call呀。
答案是:不会。
简单来讲,因为你用【现金】,买入(做多)一个美股公开市场上的投资标的:SPXL。
这个标的,最糟糕的情况,会跌到0,但不会让你因净值下跌,而追加什么保证金。
那么,会跌到0么?
严格来说,还真不会发生。
要让SPXL跌到实打实的Zero,需要标普500指数单日跌幅达到33.33%之多。
对美股市场而言,标普500指数本身,单日跌幅,有熔断机制的保护。
第一级:当日跌幅达7%,暂停交易15分钟。
第二级:若恢复交易后,继续下跌,当日跌幅到达13%,暂停15分钟。
第三级:若恢复交易后,继续下跌,当日跌幅达到20%,则终止当日交易。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熔断机制下,标普500,单日最大可能跌幅,被钉在了20%。
对SPXL来说,由于复刻标普500每日涨跌幅,那么单日最大可能跌幅,即便考虑融资等费用成本,也被钉在了60%多一点。
因此,即便风雨飘摇如2020年3月,SPXL期间最大跌幅,也被限制在77%。
即便没有熔断机制的1987年黑色星期一,道指单日跌幅22.6%,依然无法一击毙命3X杠杆ETF。
因此,相比于前面几个3X策略,SPXL,是不是更有点优势?
嘿嘿,更有趣的是,如果你注意到杠杆率的变化,会发现它居然在慢慢下降,尽管仅仅从300%,下降到295%而已。
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是,它在分红!
由于我们没有设置红利再投资,这部分现金在五年半被保留下来了,尽管也就400多美元而已。
不过,为什么这么一个杠杆ETF,会有分红呢?
这个不做过多解释,与底层标的股息,以及机构使用衍生品实现追踪逐日3X杠杆有关。
哈,我们细数一下,3X杠杆ETF相比于直接3X杠杆底层标的的优势:
在上篇中,我们认识到,底层标的连续上涨时期,3X杠杆ETF的涨幅具有复利效应。
美股熔断机制,决定了SPXL单日可能的最大跌幅在-60%,不存在清零风险。
这玩意儿居然还有分红。
几夜愁春雨
就算这么多好处,长期拿着上蹿下跳的3XETF,总觉得心里毛毛的,不是么?
如果我们不考虑管理ETF的机构,监守自盗的风险,那么长期持有3X杠杆基金,究竟有哪些需要慎重考虑的风险呢?
第一,2020年3月那种极端市场环境下,可能几天、甚至1天的时间,就直接抹掉数月、甚至数年的累积收益。
第一点一,由于熔断机制的存在,你想卖也卖不出去。
第一点二,即便你料事如神,提前挂了止损限价单,依然可能因为没有对手盘而卖不出去。
第二,即便不能一击致命,但是长期的熊市,波动性拖拽损耗被复利debuff叠加,却足以致命。
SPXL,2008年11月7日首次公开交易,躲过了金融危机期间,最恐怖的下跌阶段。
现在,我们不考虑交易成本费用,利用SPY此前的单日涨跌幅,模拟重构SPXL在2008年11月7日之前的表现。
假设2000年3月27日,科网泡沫最高点买入SPXL,经历科网泡沫破灭和08年金融危机,截至2009年3月9日市场最低点,持仓表现如下:
十年寒暑,几归于无。在此不再过多解读,大家各取所需。
至此,对3X杠杆ETF,书童已提遍伤春句。
那么,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ETF,该束之高阁么?
答案四个字,送给大家:浅尝辄止。
具体策略,当然会在该系列最后一篇文章,奉送大家!
(完)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最近和香菇重温SYFY的苍穹浩瀚,开启了尘封已久的,对行星轨道参数、恒星生命周期的诸多记忆,才蓦然想起,已经把对天文的爱好搁置了那么久。
大理才村,洱海畔,凌晨一点,叫醒睡迷糊的香菇,一起登上客栈楼顶,香菇第一次被一泻银河与无数星辰深深震撼,十三年了。
小谷围岛东校区,本科宿舍楼顶,三五好友,凉席被褥,追狮子座流星雨,满打满算,十五年了。
牟平海边,渔家院中,夏雨过后,碧空如洗,残阳既逝,书童第一次被一泻银河与无数星辰深深震撼,十七年了。
记得那时候,正是陆续发现系外行星(太阳系外行星)的时期,很好奇如今情况如何。
搜了一圈书,三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2023年9月出版,介绍系外行星的《二十个世界:系外行星的非凡故事》。
前面放的引诗,是义务教育阶段所学过的,心目中最怪异的一首诗。
这首七言乐府诗,基本对仗押韵,但读起来,又有种不太协调工整的感觉。再看诗中意象,更是有种光怪陆离之感。神妪,老鱼,瘦蛟,寒兔,好一个奇葩共赏!
记得曾经,时不时惊爆新发现系外行星的新闻,时不时蹦出个“超级地球”。仔细去看内容,哈,经不起推敲,标题党,单单知道个轨道参数,怎么可能判定宜居不宜居。
系外行星的异星世界,当然要像李凭箜篌引中的意象一般,光怪陆离、老鱼跳波才对。
一 热木星
30年前,我们只知道8颗行星。而如今,我们观测到了5893颗(据Grok)系外行星。
书中第一章章节名:陌生的世界。
受限于观测手段,很多系外行星,是通过掩星(行星运行到宿主恒星前方)观测到的。
因此,我们目前观测到的很多系外行星,都具有相对较短的公转周期、且距离宿主恒星比较近的特点。
这么观测出来的,包括人类1995年观测到的第一颗系外行星51 Peg b在内,很多都是热木星(Hot Jupiters)。
所谓热木星,或气态巨行星,质量接近或超过木星(0.3至10倍木星质量)。
它们的轨道非常靠近母恒星(周期通常<10地球日),因此容易通过掩星法观测到。
热木星太接近宿主恒星,通常已经被潮汐锁定,行星的一面,永远面朝母星。因此行星表面温度极高,昼夜半球温差也很大(如果没有大气层)。
狂野且不宜居的行星,约占已确认系外行星的10-15%。因探测偏差,早期发现较多。
发现了如此多热木星,这么奇怪的东西,或许侧面也可以说明,拥有行星的恒星系统,在宇宙应该是普遍存在的(地外生物存在可能性更大啦!)。
51 Peg b的艺术家想象图和基本已知参数,发现者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 超级地球
我们当然对这些狂暴的热木星世界没什么兴趣,我们关心的是类似地球的行星。
2021年圣诞节,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升空,我想,应该终于能够看清,那些位处宜居带的系外行星,究竟有没有适宜的大气层了吧。
我太天真啦。
如果一颗行星所接收到的来自其恒星的光和热的总量恰好使它的表面能够维持液态水的存在,那么就可以说这颗行星处于宜居带中。
关于类太阳恒星周围的宜居带中存在的类地行星的数量,两个研究团队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其中一个团队认为大约22%的类太阳恒星周围的宜居带中存在类地行星。而另一个团队的数字是2%。
22%和2%,尽管相差一个数量级,可远远谈不上,达到10的n次方之一这种概率,不是么?
如果你知道德雷克公式,这是用来估计银河系之中,能够以无线电和地球通讯的外星智慧文明数量:
我们来遍历一下这些参数:
首先,银河星系大约拥有1,000亿至4,000亿颗恒星(远多于人类数量),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基数。
现在我们知道,fp和ne,似乎都不算太差的数字。
但是剩下的四个参数,就很难确定了。
那么观测中,发现了哪些类似地球的行星呢?
根据微引力透镜事件的特征分析,天文学家估计OGLE-2005-390L b的质量相当于地球的5.4倍,比海王星的1/3还要少。
所以,再一次,我们遇到了一个异星世界,而我们在太阳系中无法找到与它相似的行星。它的大小处于类地行和冰态巨行星之间。像这样的行星世界,我们既可以把它称为超级地球,也可以称为小海王星。
超级地球!这个名字太振奋人心了吧。
但是,超级地球恰好位于宜居带,这可不容易了。
OGLE-2005-390L b所环绕的是一颗小型恒星。这颗恒星的质量小于太阳质量的1/4。OGLE-2005-390L b的微引力透镜事件的特征表明,它与恒星的距离至少相当于2.1个地日距离。
你知道了,这是一片寒冷的异星冰世界。
OGLE-2005-390L b的艺术家想象图,母星质量只有太阳1/4,它却距离母星达2.1日地距离,太冷了!
三 啱啱好星
究竟哪里,才会有一颗啱啱好(刚刚好)的世界,温暖,舒适,宜居,成为孕育生命的渊薮?
本节所要介绍的行星是开普勒-10b。这颗行星是在2011年被发现的,即发现开普勒-36系统的前一年。开普勒-10b是一颗“类地”行星。对于这颗行星,这个“类地”倒是名副其实的。
开普勒-10b是一颗小型行星,半径相当于地球半径的1.47倍。通过观测这颗行星所导致的其恒星光谱上的黑线的变动,天文学家发现它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3.3倍。根据质量和半径,天文学家计算出开普勒-10b的密度相当大,属于岩质行星这一类。它是由岩石和铁构成的,就像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开普勒-10b在其星体结构上与地球相似。同时,它所环绕的恒星也类似于太阳。不过,它在另一个方面却与地球完全不同,那就是它的表面温度。开普勒-10b极为靠近它的恒星,所以处于潮汐锁定状态。它的一面永远朝向它的母星,接收到的恒星辐射远远要比地球大得多。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它的昼侧温度达到了大约1500℃。这意味着它无法孕育出基于液态水的生命。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颗炽热的类地行星或一颗超级水星。
开普勒-10b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它标志着第一颗被发现的系外岩质行星。
艺术家想象中的Kepler-10b的地表,由于距离母星太近,这是一颗炽热的熔岩地狱星。
尽管开普勒-10b显然不宜居,但令人乐观的是,更多的岩质行星被发现。其中有一些,的确很有潜力,类似地球!
由于TRAPPIST-1放射出的光线相对较少,TRAPPIST-1的宜居带也比像太阳这样温度更高的恒星离得要近得多。尽管非常靠近恒星,并且公转轨道周期很短,但在TRAPPIST-1系统中的某颗行星也许能够支持液态水的存在。
TRAPPIST-1e是一颗大小与地球相当的行星。而它的表面是否存在液态水,取决于它的大气成分。然而,它处于一个与我们地球完全不同的天体物理环境之中。它的一个半球处于永远的黑夜之中,而另一个半球则不断地被它的恒星所加热。
看起来还是很有希望的嘛!但是这些系外行星,离我们实在太远了,我们很难确切知道,它们究竟大气组分如何,更不必说地表又是怎样的情况。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最近观测结果,发现TRAPPIST-1a和1b的大气已经完全被母星剥离,但没有提供TRAPPIST-1e的更多信息。
TERAPPIST-1系统中,陆续发现了整整7颗岩质行星,不可思议!
Grok说,最接近地球的岩质行星,本书当中并没有提及,同样是由开普勒望远镜,2015年发现的,开普勒-452b。
开普勒-452恒星比太阳大10%左右,诞生了60亿年,太阳年轻一点,46亿年。
开普勒-452b的半径大概相当于地球1.6倍,质量5倍左右,因此被归为超级地球。
它与母星的距离大约相当于1.05个日地距离(非常接近地球),公转周期385个地球日。
但是开普勒-452系统距离我们太远了,1400多光年,我们对开普勒-452b的大气成分,依然一无所知。
无论如何,我们仅仅发现了不到6000颗系外行星而已,即使宜居星球的比例非常小,基数依然非常之大。
即使大气成分适合孕育生命的可能性非常小,基数依然是大的。
Grok这么说,挺有道理的:
宇宙中生命可能广泛存在,但类似人类的高等智慧生命或极为稀缺。 系外行星研究表明,银河系内约有数亿颗宜居带行星,含碳、氢、氧等生命基本元素普遍存在,陨石和星际尘埃中也发现有机分子,暗示简单生命(如微生物)可能普遍。地球上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进一步支持这一可能性。然而,从简单生命演化到高等智慧生命需跨越复杂门槛,如多细胞结构、神经系统发育等,地球耗费40亿年才出现人类,显示其偶然性。“大过滤器”假说提出,智慧生命可能因环境灾难或自我毁灭而罕见,费米悖论也暗示智慧文明稀疏或信号难以探测。地球生态系统是类比:生命形式多样,但仅人类拥有高等智慧。当前技术局限无法确认系外生命,未来如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可能通过大气光谱揭示生物标记。智慧生命或因时间、空间分布稀疏,难以接触。宇宙或充满简单生命,但高等智慧生命可能是罕见的“宇宙孤例”,需更多观测验证。
Kepler-452b艺术想象图,以及与地球基本参数的对比
三 流浪行星
如果你知道,刘慈欣有一部小说《流浪地球》,描述太阳即将发生氦闪,人类构建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轨道,寻找新太阳的故事。
其实宇宙之中,的确有流浪的行星,而且陆续发现了若干颗。研究估算,甚至可能大量存在。
与HR 8799 b的这种相似性,让PSO J318.5-22从原本注定籍籍无名地被归入天体的一个大类别之中的褐矮星,变成了更为有趣的东西,一颗可能形成的年轻行星。天文学家测算了它的位置、穿过天空的运动方式、视向速度和与地球的距离。这些都表明PSO J318.5-22与绘架座β移动星群以同样的运动方向穿过太空。这意味着,它很可能与绘架座β移动星群有着同样的起源,因此它们有着同样的年纪。天文学家根据这一点推测它的年纪大约为2400万年。根据PSO J318.5-22的年纪,以及所观测到的亮度、颜色和距离,天文学家可以算出它的质量大约相当于木星质量的8.5倍。这使我们明确得知,它的质量低于行星质量的最高限度,即木星质量的13倍,这是引发星体内核中的氘聚变反应的最低质量限度。那么,它是一颗单独在太空中游荡的行星。这颗行星为什么会单独在银河系中游荡而没有它的母星呢?
宇宙中孤独流浪的PSO J318.5-22艺术想象图
四 恒星守灵者
恒星现在推动着自己走向死亡的终结。铁在聚变反应中生成新元素,但不会释放能量,因此也无法提供阻止恒星坍缩所需的热量。这颗恒星的内核具有非常大的质量,甚至连电子的简并压(在每个能量层级只能“容纳”有限数量的电子的奇特效应)也无法阻止它的坍缩。星核坍缩产生的冲击波导致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抛掉外层。在恒星正中残留下来的,要么是一颗中子星,要么就是一个黑洞。中子星是比白矮星的密度大几百万倍的天体。如果在阿姆斯特丹铺上5厘米厚的中子星物质,那么这些物质的质量将相当于地球的质量。
中子星都很小,仅仅有大约10公里宽,却拥有恒星级的质量。这就是说,在中子星的表面有着非常强大的引力,这导致它的表面非常光滑。在中子星上的高山只会有几厘米高,否则就会因自己的重量而崩塌。
恒星死后,变成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还会有行星围绕旋转么?
似乎不应该没有,即便死后的恒星,依然有很大质量,能提供足够引力。
我们还真发现了一些。
也许形成了PSR B1257+12的那颗恒星,具有另一颗小质量的伴星。经过一段时间后,这颗伴星也死去了。但由于它的质量较小,它在死亡后变成了一颗白矮星。随着时间推移,这颗白矮星和PSR B1257+12会因引力波而失去能量,并以螺旋形路径相互趋近。这两个天体并没有合并,白矮星一旦过于靠近PSR B1257+12,它接近这颗中子星的一侧所受到的引力将比另一侧大得多。这个引力差将把这颗白矮星撕成碎片,就像在上一节中的GD 362撕碎小行星一样。
来自解体的白矮星的物质将在PSR B1257+12附近形成一个巨大的物质盘。这些物质中的一部分将落在PSR B1257+12上,加快它的旋转速度,并点燃这颗宇宙灯塔的提灯。而另一部分物质则会形成行星,这类似于在HL Tau周围的物质盘中形成行星的过程。构成这些行星的物质都来自这颗被摧毁的白矮星。由于构成白矮星的大部分物质是碳,所以这些行星将拥有结晶化的碳质星核。这意味着在PSR B1257+12周围的行星会是10万亿兆克拉的巨大钻石。
这个过程能为脉冲星提供足够的物质,既可以形成行星,也可以加快脉冲星的旋转速度,让它起死回生。只有极少数的脉冲星拥有邻近的白矮星作为伴星,这就意味着这种解释也满足了罕见性的条件。
人类发现的首批经过确认的系外行星,迄今可能仍然是我们曾经遇到过的最为离奇的世界:环绕着一颗僵尸脉冲星运行的数颗巨大钻石。在未来,我们也许会发现更为熟悉的行星,但也有可能更为离奇。
PSR B1257+12的艺术想象图,围绕着脉冲星旋转的行星。
Grok说,截至2025年5月,类似 PSR B1257+12 这样围绕“恒星坟墓”(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的行星数量非常有限。这些行星通常被称为脉冲星行星(pulsar planets)或围绕白矮星的行星,因其形成和生存环境极端,探测难度极高。
最近,发现了环绕白矮星运行的行星:
WD 1856+534 b:一颗围绕白矮星的木星大小行星,距地球约80光年,轨道周期1.4天,距白矮星约0.02 AU。 发现时间:2020年,由TESS(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和JWST确认。 特性:这颗行星可能在母星演化为白矮星后幸存,或通过动态交互迁移到近轨道。表面温度极低(约164 K),是已知最冷的系外行星之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先说个不客气的结论:烂书。
文笔生硬、情感空洞、描写粗糙、七拼八凑、组织结构一塌糊涂。
烂在行文,但对投资者而言,内容与事实更重要,这方面只要不瞎编,也没法烂。
作者格里高利·祖克曼(Gregory Zuckerman)。
头衔不低,华尔街日报的特约撰稿人,撰写金融公司、金融交易和对冲基金等投资和商业主题的文章。
但这本书,格记者明显是拼凑了历年的采访,没多少架设和构思,甚至没有多少整理,一部拼凑的流水账作品。
与其说是西蒙斯的传记,其实更像是介绍文艺复兴公司的大乱炖。
詹姆斯·西蒙斯,作为本“传记”的主角,其人物形象,从最开头到结尾,都包裹在一团模糊的马赛克中。无奈。
对婚姻失败、经历两次丧子之痛的西蒙斯,本书近乎机械般的平铺直叙,细节和情感严重缺失,是非常粗糙难以下咽的。
一部文艺复兴公司的大杂烩,却被作者硬是声称作西蒙斯的传记。
本书出版于2019年11月,西蒙斯老爷子逝世于2024年5月。在此不多解读,但个人的确非常不满格记者的写书态度。
一本烂书,我为啥还读完了?因为是介绍文艺复兴的大杂烩呀!
内容可都是坚硬冰冷的事实,以及对我的量化系统的参考,尽管粗枝大叶又赤裸露骨。
随笔记一下。
中文版序一
再次不客气地说,整部书对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居然在中文版序。
推荐序一是巴曙松老师所作,第一段直接让我醍醐灌顶。
“资本市场最具吸引力的一个特征,就是其提供了许许多多可能性,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与探索不同的投资路径,并且承担投资决策的结果。我常常将资本市场类比为布满一两百条不同难度的滑雪道的巨大滑雪场,滑雪者可以自如地选择不同的雪道,当然滑雪技巧足够高的滑雪者也可以自己探索一下滑野雪。如果说沃伦·巴菲特是价值投资领域的标杆,那么,詹姆斯·西蒙斯在量化投资领域则同样享有标杆的地位。”
这段对资本市场的描写,洞若观火,鞭辟入里。
把资本市场比作滑雪场,真的很贴切。
法国和瑞士交界处的Les Arcs - Chamonix滑雪区域,拥有数百条雪道
资本市场当中,通往成功的路径有很多条,导致失败的路径却不可胜数。
在这篇文章当中,已经介绍了一条最简单、但是长期看,能够战胜85%的基金经理的雪道。
这就是市场本身,beta(市场本身涨跌)等于1.0,alpha(剔除了市场整体表现影响后的实际贡献)等于零的选项。
这是一切的alpha和beta,平均之后的那条雪道。
长期看,对普通(甚至专业)投资者来说,最不折腾、最安全、且能避免数不胜数的失败路径的康庄大道。
奈何人性就是爱折腾啊。
文艺复兴大奖章,就是去折腾,并且是成功的佼佼者。
高beta获取数倍市场的收益,不难。
但是市场下跌的时候,高beta曾经的祝福就成了现在的诅咒。
短期搞点alpha,市场下跌我不跌,甚至还上涨,不难。
但是五年十年甚至更久,alpha都是正的,那是真正的资本之王。
不那么形象地,我觉得把资本市场,比做一个生态系统,更贴切。
因为最根本的驱动法则,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只不过作用域,是商业世界。
买指数基金,甘心只要beta,就是买下整个生态系统中,最强大的数百位参与者。
任凭自然选择的压力,如何苛刻变化,我始终是最强者们的舞台。
当生态系统,面临系统性的危机,比如陨石撞击、冰河期等,能找到存活办法,达到适应峰(adaptive peak),锁定自己的生态龛(ecological niche),也就有了alpha。
而能够无论在地球发生任何危机的情况下,均可以生存下来的物种,就有了长期稳定的alpha。
你能找到这些物种么?你能找到自己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生存的办法么?你说,这有多难?
资本市场,完全一样。引用书中一段:
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没人致力于发掘新的投资方法或提升他们现有的交易策略,但他们的对手却在悄然进步。西蒙斯还曾经研究过太阳黑子周期和月球周期对交易的影响,但是无功而返。斯特劳斯有一个在艾库天气公司(Accu Weather)工作的表亲,他们的专长是预测天气,所以斯特劳斯委托他们研究巴西的天气情况和咖啡价格的关系,结果也是浪费时间。公众的情绪和同行的持仓情况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中文版序二
梁文锋做推荐序二的时候,还是在幻方量化。
序很简短。梁最后一句话也被其他地方引用到:
“每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想起西蒙斯的话:‘一定有办法对价格建模。’”
正文
一
西蒙斯放弃学术界职位的经历,我同样心有戚戚。摘录书中一些内容:
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在他面前似乎已经波澜不惊地铺展好了:研究,教学,研究,教学……西蒙斯的确热爱数学,但他也需要一点儿新的刺激。他似乎已经很善于克服困难,习惯于挑战质疑,但未来看起来一马平川。仅仅在20多岁的年龄,西蒙斯就开始经历“存在危机”了。有一天,他在家里问芭芭拉:“就这样了吗?我要这样生活一辈子吗?”随后又自答道:“一定还会有一些转机的。”
对数学家(博士学位)的讽刺,可见在美国,基础学科的高校教职,某种意义上依然与清贫两字联系在一起。
“问:数学博士学位和比萨饼有什么区别?
答:一个大比萨饼可以喂饱一家四口,而数学博士学位却做不到。”
再摘录一段,可以想象,无论西大还是东大,很多文化传统观念立场,还是相似大过差异的嘛。
西蒙斯的父亲马修认为,西蒙斯放弃终身教职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同僚们更是吃惊不已,之前大家只是模糊地知道西蒙斯还有学术圈外的爱好,但他真要全职去做投资这件事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数学家们对待钱的态度很暧昧,他们既渴望财富,又觉得喜欢赚钱是一种低级趣味,会妨害他们追求更崇高的目标。大家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都觉得西蒙斯浪费了他的才华。“我们有点儿看不起他,仿佛他已经堕落了,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康奈尔大学的瑞尼·卡莫纳教授说。
其他的数学家依然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西蒙斯会放弃如此有前途的教职事业,而去坐在一个简陋的办公室里成天交易外汇。让他们更惊讶的是,鲍姆和埃克斯竟然也加盟了西蒙斯的队伍。西蒙斯的父亲马修也对西蒙斯的选择感到很失望。1979年,在西蒙斯的儿子内森尼尔的成人礼派对上,马修跟一位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数学家说:“我更愿意说,我有一个教授儿子,而不是一个商人儿子。”
将来,我也一定要写一篇,关于自己一步步离开学术界,开辟事业的第二人生的文章。立此为证。
二
“牛人和真正的牛人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西蒙斯说。
西蒙斯对真正的牛人的判断标准如下:
他想要的是“杀手”一样的人,就是那些极其专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西蒙斯还告诉另一个同事说,很多学者虽然极其聪明,但并不具有原创性的思维,这样的人他不想要。
类似的话,巴菲特也说过:
成功人士和非常成功人士的區別在於,真正成功的人幾乎對所有事情都說『不』。
取交集:专注。
生命有限,尽快找到值得专注一生的事情,对其他一切坚决说不。
三
西蒙斯的婚姻并不顺利。这与其骨子里以及表现出的大男子主义有非常大的关系。
他和芭芭拉的婚姻最终失败。事实上芭芭拉后续发展,非常值得深挖,而书中仅仅一笔带过。
芭芭拉后来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并在1981年获得了计算机博士学位。芭芭拉的论文解决了计算机科学中一个著名的理论问题。后来她入职IBM公司成为研发人员,并成为国际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简称ACM)的主席。
西蒙斯处理情感生活的失败,对他个人生活与幸福,有非常巨大负面影响。
另一个角度也说明,男性从传统观念体系中挣脱之不易,彻底投身工作,也只是一种麻醉和自欺。
西蒙斯终究是吃了教训,涨了智慧,后来花更多时间,承担责任,陪伴爱人孩子;晚年更是大量捐赠,散播大爱。
芭芭拉2024年荣获“核实投票”荣誉,右侧是美国上一任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
四
据整部书所能披露的信息,文艺复兴的大奖章基金,最主要的获利手段,是通过对足够分散标的高频交易实现的。
统计套利,稳定可靠,并且很早(80年代)就开始使用机器学习建模。
成功进入股票市场之前,十分需要控制基金规模,才能保持高收益率,而进入股票市场本身,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过程。
最关键的交易系统,基本都是1-2名核心成员开发的。
事实上,连西蒙斯本人,一直不太能控制自己主动交易的倾向:
“西蒙斯确信基金应该由交易系统来管理,但他一有时间就瞎忙活,每周花5~10个小时交易黄金和铜,还以为自己从中悟到了什么真理。”伯勒坎普说。
人性就是如此。
同样,模型本身、尤其是高度拟合形成的模型本身,存在失效风险,因此必须有硬围栏,不可妥协的风险控制系统。
的确,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系统似乎有效,但是所有公式都不可靠。这一结论加强了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管理风险的方法。如果交易策略不起作用,或者市场波动加剧,那么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系统往往会自动减少头寸和风险。
由于许多系统的交易信号都是通过某种形式的机器学习自行产生的,因此很难查明问题的确切原因或者何时问题会消散。换句话说,机器似乎失控了。
同样,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近年,美股大部分的下跌过程,都有着快速凌厉的特征。
绝大多数量化系统,发现形势不对的时候,都在果断拆杠杆咯。
量化投资者成为金融领域的主要玩家,在2019年早些时候,他们的交易量占到了市场的三分之一,比2013年翻了一番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