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李贺《苦昼短》
(初来乍到的朋友,建议先阅读【上篇】和【中篇】,再阅读本文,体验更加)
一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你可曾有过,在美国旅游或生活的经历?
在美国旅游或生活,令人印象深刻、甚至颇为诟病的一个地方,在于小费文化。
餐馆用餐,要留给服务员小费;酒店住宿,要塞枕头下小费;连出门打出租车,都得给司机一笔小费。
打出租,通常给车费10-20%的小费,凑个整,去趟机场,小费也得有个8到10刀了,挺肉疼。
可是,你知道吗?早在1980年代,有一位奇人,已经给纽约出租车司机,高达100美元的小费了!
100美元啊!1980年代的100美元!这家伙的钱,难道是大风刮来的?
还真差不多,这位奇人,是华尔街一位出色的交易员。
有时候,恶作剧也不乏同情心。记得在我当交易员的早期,钱开始来得很容易。我平时坐出租车,如果司机说着蹩脚的英语,并且看起来非常窘迫,我就会给他一张百元大钞(当做小费),让他感到有点震惊和意外。你会看着他展开钞票,以某种惊慌失措的表情看着它。(100万美元肯定有更好的效果,但我办不到。)
这也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实验:只花100美元就让别人有快乐一天的感觉,非常令人飘飘然。后来我不这样做了,因为当我们的财富增加并且我们开始看重钱时,我们都变得吝啬和斤斤计较起来。
这位嚣张跋扈的交易员,到底是何方神圣?
你听说过“黑天鹅效应(Black Swan Effect)”或“黑天鹅事件”么?
黑天鹅事件,指一种极小概率发生,但影响巨大的意外事件。
它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极度罕见:事件发生概率极低,超出正常预期,几乎无法预测。
影响巨大:一旦发生,会对社会、经济、市场或个人产生深远且剧烈的冲击。
事后解释:事后人们往往会尝试为事件寻找合理化解释,认为它“本应可预测”。
这位在1980年,给100美元出租车小费的圣人,恰恰就是黑天鹅效应的提出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
塔勒布这老哥,至今仍活跃于X(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
这老哥,在社交媒体上,也一如40年前,就给100美元小费的作风:潇洒、豪爽、奔放、快意人生。
塔老哥,一直大力宣扬:想要健康长寿,无论年轻还是老年,必须重点做重量训练,而非有氧运动如游泳或慢跑。
单纯宣扬,怎能取信于人。塔老哥,不仅有大风刮来、令人欣羡的财富,还以身作则做重量训练,让自己壮得像公牛一般,并自称举重爱好者。
在2015年的一篇采访中,老哥提到自己(已经55岁)能硬拉(Deadlift)325磅(约147公斤)。
今年,65岁的塔老哥,在X上分享自己能用六角杠硬拉约200-220磅(约90-100公斤),并提到推举95磅(约43公斤)。
与我父母相若的年龄,却有着远比我这年龄,还要强健的体魄。崇拜不崇拜?敬仰不敬仰?
题外but重要的话,书童此前,也追踪了近年长寿研究的大综述如《超越百岁》一书,塔老哥所言非虚!
确保不受伤的前提下,渐进式重量训练,的确是延长寿命,更重要的是——确保高质量中晚年生活的不二法门。
因此,划重点啦:如果你身边有奇人,在美国能给到100美元小费,一定要重视他说的每一句话。
二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聪明的读者,一定在揣测,作为三倍杠杆系列最后一篇收官之作,却至今还没进入主题,书童一定是在为塔老哥的策略做铺陈,对不对!
是啦是啦,您这么了解书童,请一定看到本篇最后哦!
塔老哥写出《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一书爆红之后,又出了本《反脆弱(Antifragile)》,同样风行一时。
啥叫反脆弱?不懂。
首先,啥叫脆弱?这个好理解,比如玻璃杯,掉地上,易碎,这就是脆弱。
那反脆弱就是掉地上,不容易碎的玻璃杯么?
那可就太小看塔老哥的概念构建能力了。
不是!掉地上不容易碎,那只是强韧(robust),并非反脆弱(antifragile)。
如果有一个玻璃杯,直接从1m高的桌面掉到地板上,会碎掉,这不奇怪。
但是,如果这个玻璃杯,你先让它试着从0.5m掉几次,没有碎;再慢慢加到0.6m、0.7m……直到1m再掉落,它却不会碎裂了,这就是一支反脆弱的玻璃杯!
啥玩意儿?一派胡言!普天之下,哪有这种奇怪的玻璃杯?
嘿嘿,当然不存在这种不合理的玻璃杯;但是,你身体的肌肉和骨骼,却遵循反脆弱的原理。
还记得刚刚提过的渐进式重量训练么?
每几次相同重量的肌力训练后,再增加一点点的负重,你会觉得,这微不足道的增重,却如同第一次肌力训练一般,艰难到不可理喻。
对应的肌肉,也会在这次增重后,如同第一次训练一般,有了微小的撕裂。而这些微小撕裂,会在两三天内修复,让你的肌肉变得更加强壮。
同时,你的骨骼,也会在渐进增加的受力后,骨密度增加,变得更加强硬。
几次之后,你有一次体验到,相同重量的训练,开始变得轻松。恭喜你!你的身体,就是名副其实的反脆弱实体!
再插播一条非常重要的提醒:老年人非常怕跌倒,很多老人一旦跌倒,就会骨折;而一旦骨折,就再也无法起身,长期卧床直到去世。
这其中,有一个如此糟糕的正反馈在起作用:因为缺少力量训练——>肌肉力量、骨密度不足——>下肢肌无力容易跌倒——>因骨密度不足,跌倒后易骨折——>骨折后只能长期卧床,更无法运动锻炼——>下肢肌肉力量继续下降——>丧失直立行走能力——>失能与死亡。
而打破这一正反馈的关键做法,不言自明。
《超越百岁》一书强调,一个人的肌肉量和骨密度,会随年龄流失。因此老年时,非常依赖青壮年时期的储备,尽可能让我们反脆弱的肌肉和骨骼,物尽其用吧!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 you stronger, stand a little taller.” Kelly Clarkson这首歌,完美阐释了什么叫做反脆弱。
反脆弱的核心,在于压力是成长的必要条件,通过适度随机性和挑战,系统能优化自身。塔勒布强调,这不能简单理解为恢复力(resilience),而是因混乱而获益的能力。
“Chaos is the ladder.” 《权力的游戏》里,小指头是专业的。
三 神君何在
让我们终于切入正题。
回顾此前所述,三倍杠杆ETF,不仅有着上窜下跳的狂躁特性,却又似乎隐含某种“反脆弱”的影子?
其原因书童在此不多解释,请诸君翻及前篇,思忖究竟,亦有助于诸君投资获益。
塔老哥投资策略的核心,在于如何“基于非预测性的世界观,来构建具有反脆弱性的策略”。
老哥格外推崇的一个策略,被其誉为“杠铃策略”:
老哥《反脆弱》一书中,如此写道:
起初,我用杠铃来形象地描述在某些领域采取保守策略(从而在负面的“黑天鹅”面前保持强韧性),而在其他领域承担很多小的风险(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正面的“黑天鹅”)的双重态度,从而实现反脆弱性。
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厌恶,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偏好,而不采取“中等程度”或“温和”的风险态度,因为这种态度实际上是骗人的把戏(人们一般都明白“高风险”和“零风险”的概念,但是中等风险则有很大的迷惑性,因为它受巨大的测量误差的影响)。
但是,得益于它的结构,杠铃策略有利于不利风险的减少,也就是能消除毁灭性风险。
是不是诘屈聱牙,莫名其妙?
没关系,书童用人话举几个例子:
-
某位有着铁饭碗公务员工作的老哥,用每月工资的5%去购买比特币。
-
作家J.K.罗琳在教学的同时写作《哈利·波特》。
-
把99%的仓位放到短期美债,1%的仓位每隔几个月赌一次末日期权。
因此,我们是否有可能,利用3XETF,构建一个杠铃策略,使得该策略实现:
a.获得与底层标的相若的长期复合增长率的同时,承受幅度更小的最大回撤水平。
b.在相似幅度的最大回撤水平下,能够获得高于底层标的的长期复合增长率。
可见,a与b基本等价,实现任何一者,都相当于获得了一个优于直接买入并持有单一底层标的的策略。
好,我们不妨以SPXL为例,尝试能否按照塔老哥得投资哲学,构建一个杠铃策略,使之优于单纯买入并持有底层标的标普500。
要知道,拉长到十年的跨度,85%以上的基金经理,是无法跑赢标普500的哦!
四 太一安有
首先,让我们考察,从SPXL开始公开交易的2008年11月7日(书童勘误:应为11月5日,差两天,就不重新回测啦XD)至2025年10月12日,差不多17年岁月,用一万美元,一把梭SPY(标普500指数基金ETF),每年1月1日,将分红再投资,会怎样呢。
啥玩意儿啊,花花绿绿的。
老读者们或许知道,这张丑图讲了些啥。
新读者们,对不起,书童已经口干舌燥讲过很多遍啦,请参考系列文章之中篇,一窥丑图究竟。
书童直接抛结论在此:近17年光阴,一把梭并且每年红利再投资于SPY,能够把初始的一万美元,变为近8.7万美元!年化复合增长率高达13.62%!
当然,17年里,获取近8倍收益的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哦。
策略在08年11月入场,已经避开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最风雨飘摇的岁月,但是后续若干次大的回撤,幅度普遍也在-15%以上。
2020年新冠疫情Lockdown,美股连续熔断,最大回撤33.77%,想必不少读者记忆犹新。
好,接下来,让我们尝试用SPXL,来构建塔老哥的杠铃策略。
杠铃激进一端,当然是SPXL,那么极端保守的另一端呢?
什么最保守?当然是现金了。短期美国国债、国库券,等价于现金。
我们索性认为,这部分现金,滚动买入美国财政部发行的13星期国库券,能够获得国库券的无风险收益。
接下来是配比的问题,极端保守的一端,配比要显著多于激进一端。事实上,这是一个需要进行参数优化的问题。
作为初始猜测,我们采用7:3的比例,试一下!
由于SPXL的涨跌,会造成杠铃两端比例的变化;因此我们对这一杠铃组合,每年进行一次再平衡,维持现金与SPXL的比例保持在7:3。
哇!看到没?塔老哥诚不我欺!
17年里,杠铃策略基本维持与基准SPX差不多的年化收益率(11.5% vs 12.1%)。
惊艳的地方在于,SPX最大回撤在新冠疫情期间,达到-34.1%(指数回调略高于红利再投资),而杠铃策略将回撤控制在了-25.0%!
一边是极端的激进:三倍杠杆做多SPX,另一端是极端的保守,只买无风险的国库券,组合起来就是媲美SPX回报,同时拥有更低的最大回撤的组合!
这就叫——凸性!
啥玩意儿?
嘿嘿,不解释了,看塔老哥的书去理解吧。
此外,由于杠铃的激进端,三倍杠杆ETF独特的属性,在市场风雨飘摇的下跌阶段,居然可以自动去杠杆!
比如2020年,新冠疫情,美股连续熔断,最波澜壮阔的下跌阶段,我们杠铃策略的杠杆率,从接近200%,自动下降到了不到120%。
经常在券商融资加杠杆的同学可以发现,这与加杠杆直接买底层标的,有着截然相反的效果:一者随时让你收到Margin Call(追加保证金通知),另一者主动帮你去杠杆XD。
这是否也说明,3X杠杆基金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反脆弱性?
从极限角度考虑,如果SPXL跌到0(实际几乎不可能),你的债务也出清了,回到了无杠杆的状态。
哎呦喂,好像有点意思。
很好,我们可以进一步调整这个杠铃配比,比如我们希望在与基准SPX有相同的最大回撤的情况下,获得更高回报,那么可以增加SPXL的比重,来测试下6:4.
咣!-33%最大回撤,与SPX的-34%基本相若。
而年化回报,比SPX高出两个点还多,达到了+14.5%!
过瘾不过瘾?飘然不飘然?
当然,诸位看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假设全部现金,都能获得13星期国库券的收益,这是一个过于理想的条件。
实际交易过程,难免有一定摩擦成本。当然,你的资金体量越大,这一成本损耗也越小。
服黄金、吞白玉
神君,太一!杠铃策略太无敌了吧。
让我们继续思考,是否有可能,构建出年化回报和最大回撤,两个指标都优于SPX的策略呢?
哈哈,广告时间到,下面请参考书童之前的文章——只要买入这种魔法资产,就能缓冲标普500一半的跌幅?。阅读思考后,记得返航哦。
咣咣咣!让我们把大类资产配置的思路,引入到杠铃的激进端。
让我们在激进端,组合两种不同的3X杠铃片!
比如加入3X做多20年以上长期美债的TMF,让TMF与SPXL两个杠铃片都是1:1配重,保守端的国库券杠铃片仍然占比60%。
由于TMF于2009年4月才开始公开交易,因此我们用中篇提到的类似的数学模型,将其扩展到2008年11月7日。
诶,这个策略看起来,好像并不及50-50股票-长债策略?
在不加杠杆的50-50策略中,由于长债和股票的低相关性,能够降低整个资产组合的波动。
而这个策略,似乎并没有明显降低最大回撤,反而拖拽了收益?
仔细查看收益曲线,我们能够看到,蓝色(投资组合累积收益)线相比于SPX,在2020年之前似乎不相上下,但是2020年之后,却一蹶不振。
回想2020年至今,美联储首先祭出了无限制放水的大杀器,然后通胀爆表,紧接着暴力加息,直到今日,美国20年期以上长债利率,仍然维持在4%以上。
3X杠杆做多长债,2022年暴力加息阶段,可是结结实实吃了个大瘪,至今仍然萎靡不振,无怪乎后续表现不济。
让我们继续优化一下则个策略。
让我们祭出——只有中子星碰撞,才能够创造的——星际文明硬通货——黄金!这一独特的资产,与美股、长债相关性都很低。
服黄金,吞白玉。说干就干。
可是美股赌具当中,把现货/期货黄金价格作为底层标的,并提供3X杠杆的ETF,只有一支SHNY。
这支由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发行的杠杆ETF,其追踪GLD(底层标的为现货实物黄金)日价格变化,但其从2023年才开始的短短历史,并不足以协助我们构建策略。
那么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2X杠杆的黄金ETF——UGL来构建啦。
当然UGL其实和SHNY的底层标的并不一样,暂时先不讨论这个。
诶,这个结果似乎有改善,但好像还是逊色了些哦,2016年之后,就开始持续跑输SPX了。
注意那个UGL24%的比例,纯纯是年初再平衡后,黄金硬生生的价格涨出来的。
咱说了,黄金,可是星际文明货币,将来外星智慧生物来地球,大概率也会认黄金为一般等价物。
追高慎重,其余不再赘述,相关文章,请看文末。
我们继续优化一下这个策略。
首先,现金比例60%,在有三种相关性低的大类资产,占据了杠铃另一端的情况下,似乎确有些过于保守了,让我们把这个比例降低到50%——公平。
此外,2X杠杆和3X杠杆的杠铃片,怎么能一样重呢。我们不妨让SPXL:TMF:UGL=2:2:3,看看结果有何不同!
结果有改善,但依然逊色SPX的表现。难道,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够改善这种杠铃策略的回报表现了么?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有!甚至,这个改进后的杠铃策略,正是书童本人,已长期使用的策略之一。
我们首先,还是要继续深入考察3X杠杆ETF的基本特性。
………………
以SPXL为例,复习一下。
优点:
- 连续上涨时期,3X杠杆ETF的涨幅具有复利效应。
- 美股熔断机制,决定了SPXL单日可能的最大跌幅在-60%,不存在清零风险。
- 居然还有分红。
- 下跌自动去杠杆,不用担心需要追加保证金。
缺点:
- 波动大
- 底层标的非连续上涨就下跌(波动率损耗)
因此,我们改进的基本逻辑是:
- 尽可能长时间、大仓位地拿住3XETF连续上涨阶段,贪婪如饕餮,饱尝丰厚盈利;
- 尽可能避开底层标的横盘或下跌阶段,弃如敝屣,片甲不留。
来时汹涌澎湃,排山倒海;走时雷厉风行,斩钉截铁。
这不废话么,谁都想在上涨阶段在场,下跌阶段离场。
没错,事实上,在这一基本哲学指导下,依赖客观、可靠的技术指标,建立起来的交易系统,往往被划分在趋势跟随系统。
让我们仅仅使用一个最简单的趋势跟随策略:双均线系统,来优化我们的杠铃策略。
双均线交易系统是一种基于两条移动平均线(MA)的技术分析交易策略,通常使用短期均线(如5日或10日)和长期均线(如20日、50日)。
其核心逻辑是通过均线的交叉来判断买卖信号:
金叉(买入信号):当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时,表明价格趋势可能转为上涨,触发买入信号。
死叉(卖出信号):当短期均线下穿长期均线时,表明价格趋势可能转为下跌,触发卖出信号。
这这这,这不就是追涨杀跌么?
没错,就是追涨杀跌,不过是有规矩的追涨杀跌。
我了解诸多科班出身,擅长宏观分析、企业估值、以及AI量化的朋友们,对诸多技术分析过拟合流派嗤之以鼻。
书童最初也不屑一顾,直到真正在SPXL上测试了双均线系统,并且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因书童不喜欢频繁交易,仅仅进行了简单的参数优化,让长短均线有尽可能大的离差,从而降低对短期小波动(噪音)的敏感性。
优化后选用10日做短均线,180日为长均线参数。
我们假定完全不保留现金,维持每年一次再平衡的频率,如果触发买入或卖出信号,则全仓买入/卖出。
震惊不震惊?
回测时间段,SPXL+双均线策略的收益曲线,稳稳压制了基准SPX,年化收益率接近令人叹为观止的25%。而最大回撤,被截断在38%,仅仅比SPX高一点点。
为什么如此震撼?一方面,必须承认,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参数优化,必然无法避免过拟合的问题。长期执行该策略,大概率无法获得历史回测期间如此优异的风险回报比。
另一方面,比较玄学的是,SPX的上涨,往往具有小幅、持续、稳定的特点;而下跌,则往往凌厉、迅速、短暂;SPX下跌过后,要么是快速反弹;要么是慢慢磨底走熊。
以上三种特点组合,非常适合以分隔较大的长短均线交织飞舞,作为非预测性的判断指标。
趋势来了,大快朵颐;趋势走了,胆小如鼠;而上下穿线震荡,对不起了,这是必须付出的成本。
那么问题是,SPX,是否长期依然有这种特性?我不知道,没有人知道。
最后,我们以最大回撤不超过SPX为目标,构建了SPXL+TMF+UGL的杠铃策略,结果如下:
长期年化回报+15.5%,超过SPX 3%哦,而且,最大回撤仅仅-26%,低于SPX近10%呢。
聪明如你,一定发现,这个策略,居然会满仓SPXL+TMF+UGL。
这这这,这与杠铃策略大大的不同吧!
我们不妨这样解读:塔勒布的杠铃策略中,全部资产、自始至终,都处于买入并持有状态,并不择时而动;因此,在任一时间切片上,杠铃两端,都挂满了杠铃片。
而我们,引入的双均线策略,实际上是一种动态择时的策略。从而我们构建了时间上的动态杠铃。
同时,由于这些标的,是市场上流动性非常好的标的,MA穿线全仓买入/卖出的时候,标的承载数百万美元的交易规模,也不会对价格造成可观测的影响。
因此,对于一般私人资产规模而言,策略容量是绰绰有余的。
浪潮涌来,让我们用全部的杠铃片,倾注于激进洪流;海啸褪去,让我们斩钉截铁地驶离险滩,持盈守泰。
那么,书童对自己的究极拷问是:我到底有多么相信,该策略的长期有效性?
嘿嘿,自从程序化运行和跟踪以来,这个策略,被书童称为:Wizardspike,巫师之刺。
玩过暗黑破坏神II的朋友,或许会知道,这是死灵法师用的一件暗金匕首。
行情好的时候,我们刺突猛进,博取丰沛收益;潮水一旦褪去,我们干净利落,扭头抽离。
如刺突进,如刺抽离——巫师之刺。
对书童而言,大概只把10-15%的总资产,放在该策略上,
最后的最后,必须要提醒诸君:2020年3月连续熔断期间,你能卖出去么?
3X ETF,永远只能当作正餐后的甜点,蛋糕上的奶油,做菜放的调味料。
千万不能喧宾夺主,成为主食和正餐哦!!!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