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 ——苏洵 《权书》
距离2024年结束,只剩下最后两个交易日了。2024,的确是大奇迹年!
即便经历了2023年24%的涨幅,如最后两个交易日没有大的调整,今年SP500仍将维持20+%的涨幅。大盘指数连续两年20+%涨幅,在百年美股历史上当然不是没有出现过,1990年代末科网泡沫时期,甚至保持了连续长达五年,每年都飙涨20%以上。有趣的是,回望2024年初,几乎绝大多数机构,都给出了相当保守的预测,普遍认为,美股2024年的回报,将落在5-10%范围内。
更令大家好奇的是,这波2022年末到2023年初,随着chatGPT引爆的AI浪潮,究竟还有多少后续推动力,继续助推美股整体升势;以及现阶段AI相关的美股热门标的,究竟又有多少水分,是否会重演2000年科网泡沫破裂,一地鸡毛的惨剧?
至少目前而言,SPX连续两年20%+升幅,还远远没有酝酿到2000年初的泡沫化程度。与此同时,美股头部科技股MAG7的营收状况与估值水平,与2000年科网泡沫阶段的头部公司相比,已然也是云泥之别。如果2025年不再重复科网泡沫时期的疯狂,以巨头们轻松秉持的20%甚至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未来几年,是很容易消化25-40倍市盈率的估值水平。当然,问题的关键是,能“轻松秉持”么?
我想目前市场的共识是,AI变革的浪潮已经启动,停不下来了。即使重现2000年的狂热,最终以泡沫破灭收场,但余烬中,依然会涅槃而生Google和Meta(Facebook)。AI变革的趋势是真实的,是紧接着个人电脑-互联网-移动互联变革的下一阶段,最具颠覆性创新潜力的发展方向。任何一位参与者,都笃定自己能在市场中分一杯羹。
下一阶段的AI叙事,是否会进一步上移到应用层?硬件究竟依然是英伟达主导,还是在一系列ASIC厂商中孕育出下一个推理侧的巨星?软件的逐步渗透,又将把最肥厚的利润倾倒给哪一家幸运儿?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更加专业的行业知识,也必然受到经济形势和商业环境的扰动。与其去刨根问底,不妨慢慢灌溉一片花园,静待他日花开。
2022年,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连续快速加息,整个市场流动性持续紧缩。各类资产价一路下跌,直到2022年10月,SP500下跌25%,黄金下跌20%,美国长债价格几乎达到腰斩位置,而比特币更是从6万多美元一路跌到1.6万美元,跌幅达到惨不忍睹的75%。在这几乎触发系统性风险、开启新一轮衰退的临界位置,美联储终于释放减缓加息的预期指引,随后,一鲸落而万物生。
从2020年新冠疫情Lockdown危机时无限制的流动性保证,到2021年末承认通胀不再是“暂时的”,再一路快速加息直到2022年10月末边际放缓,Powell实际上带领美联储,在新冠疫情这种全球危机下,出色地施展了一系列高难度的货币政策组合措施。
很多市场参与者,会事后诸葛亮地谴责,美联储应该提早6个月到9个月开始加息,这将更有利于扼杀通胀在萌芽之中,也不会助长2021年的美股泡沫。这样2021到2024年的经济叙事,以及金融市场演变轨迹,也将更加温润丝滑。
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观点。那么在经历了2023到2024年,连续两年高回报、低波动的大奇迹年之后,整个市场估值已经从2023年初健康的低估值状态,到达目前相对昂贵的估值;作为市场参与者,会因为整体估值高低或者笃定自己的“预测”模型完全准确,从而选择完全空仓离场或者All in么?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不要去强求他者要把一切做到尽善尽美。
终于进入正题,让我们来展望一下2025吧。
2025年,美股是否依然会延续2023-24的奇迹升势?一如2000年科网泡沫一般,形成一场空前的AI泡沫?我不知道,没有人知道。
至少目前,就各机构都发布的展望来看,尚没有激进到预测SPX将在2025年达到7200点(亦即20%升幅)。
从货币政策所处位置来看,美联储已经开始边际收紧,示意放缓减息步伐,或许利率中枢,就在3.5%-4.0%附近。
更大层面的宏观经济到地缘环境,更是没办法预测的事情。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Howard Marks所说的“Sea Change”,还是Ray Dalio口中的“Paradigm Shift”,抑或目前的地缘环境所显示的,米尔斯海默“攻势现实主义”已然彻底击败了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粗略来看,整个人类社会,应该是在近十年间,逐步经过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从这个转折点转头回顾,短则对应一个30年尺度的位相;长点的话,或许能达到70年的样子。至于是否可能是更长尺度的转折,谁也不清楚。而向前眺望,也没人确定,未来会怎样。
但是,这一切都是你因尝试和学习投资,而延申出的、更丰富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渴望(这当然很好),却决然不是你买入或卖出的依据。我们所知道的,仅仅是经过2023-24年的飙涨后,美股整体变贵了,但又没贵得离谱。
我也煞有介事地,给MercuriusLite做了基于统计指标的“预测”模型。这个模型提示我,2025年,或许会更接近2018年,对美股来说,可能是个高波动、低回报的年景。当然,我很可能在明年末被现实打脸,但从累积更多浮盈的角度而言,就算被现实打脸,也值得期待,不是么?
很多游戏中,都有进攻姿态和防守(格挡)姿态的切换。防守姿态下,往往以牺牲玩家的进攻伤害,而换取对敌方伤害的抵消或减免。2022年末到2023年初,平均20倍市盈率的SP500,相较于4-5%的无风险利率,是一个公允的甚至稍稍便宜的价格。那个时候,选择进攻以博取更高的输出点数,是明智的。而2024年末,面对25倍市盈率的SP500以及高度收窄的市场谱带,或许更谨慎一些,切换到相对防守的姿态,是更明智的主张?
自从2015年最早接触投资(投机?)以来,满打满算,已然十年春秋。现在回首,最重要的转折点,莫过于2016年,去美国交流期间,发现美股交易,买卖一手只要求1股耶!对于我这种穷学生,游乐场的门槛太低了吧!立刻开Robinhood账户,反正没有交易手续费,两三千美元入金,从此玩得不亦乐乎。
记得当时,看到纳斯达克指数,已经超过了2000年泡沫高点,英明如我,乾纲独断:科技股太贵!英明如我,当然不会去买这些,所有人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而且明显高估的股票嘛。英明如我,当然要去学格雷厄姆,学巴菲特,学芒格,去中小盘找“烟蒂股”啦。
于是,2016年末,巴菲特重仓买苹果,我三百美元送给了破产清算的GNC。
这么多年过去,总收益率最高的一笔交易,大概是这样:2017年初,尽管当时百思不得其解,老巴怎么就买了苹果?但还是懵懵懂懂,跟着老巴,买入了4股苹果。八年过后,那4股苹果,应该是经历了1拆4,变成了16股;再后来,又差不多翻倍了吧?
只不过,到今天为止,尽管苹果已经贵到,完全没办法下手再买更多的价格,但这些年来,在苹果上,只有买入,没有卖出。以至于今年巴菲特抛掉了2/3的苹果持仓之后,我还是没有跟着老巴,哪怕卖出1股苹果。所以,究竟这笔交易,总收益会有多少,是会继续增加,还是老辣不过巴菲特,苹果将要跌到没朋友?还真不知道呢。
2025,依然要这样告诉自己:成为你自己。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