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回家看完了两本书,一本是Kindle中文版的《非理性繁荣》,另一本也是中文版加尔布雷斯的《1929年大崩盘》。在家看完想趁热打铁写下笔记,奈何懒惰,现在补来。
《非理性繁荣》作者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是耶鲁大学的行为金融学教授,2013年诺奖得主。除了这本第一版预言了00年科网泡沫和第二版语言了08年金融危机畅销书之外(据亚马逊,这本书第三版发于2016年8月16日),在Coursera和网易上还有他Financial Markets课程也非常有名。
初读这本书,总会脑海里浮现出在Berkeley Mccone Hall五楼看到的那位地理系老教授: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窗边,佝偻着腰背,盯着眼前的屏幕,缓缓敲击着键盘,时不时低头去找键盘上遥远的数字与标点符号。 从本书内容上的理性中立客观,旁征博引细致入微的数据支持与证据链构建;直观感受上来讲,席勒教授就是这么一副兢兢业业老学者的形象。 当然豆瓣上第三版封面图的时候发现老人家居然这么帅的时候还是很惊讶,典型的Stereotype了。
整本书大致先从历史角度去分析投机性泡沫形成,包括引发事件,预期自我实现的正反馈,市场信心转向等;之后分析了文化因素(欧美移民的重商文化)和行为心理因素(人性因素:贪婪和恐惧)的影响。再后则是分析人类对明显泡沫化的资产进行合理化解释归因的动机。最终给出了切实的投资建议。 记忆比较深的还是老人家对股息的阐述,判断泡沫与否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看股息回报率(毫无疑问目前是泡沫期了)。最后关于疾病扩散模型的应用也非常有趣,描述了观点的传播和关注机制对泡沫的影响。 老人家同时也强调市场见顶之后可能多年低迷的可能性,这无论对华尔街还是投机客来说都是致命的。所以老人家建议多元化投资、关注低市盈率、高股息的入场时机,以及增加储蓄率等。 整部作品的基调非常像一部关于投机泡沫的大综述,理性中立客观,数据翔实,论据充分,尤其是用真实数据去评估人们一直以来的认知偏差,长期持股未必会有良好收益,如果在漫漫熊市中长期持股而不摊低成本,整个股指会经过十几年才能回到高位,非常之凄惨(不要忘了仅仅是股指,其中还有乐观主义偏差)。
总之,重要的一点教训就是足够理性,谨慎乐观,注意风险敞口的控制,在最近几年的环境下应该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1929年大崩盘》则是一部以叙事+数据+资料尽调的方式描述了1929年大崩溃的过程,整部作品读起来并不像《非理性繁荣》那般理中客,但是翔实复现了整个崩溃的过程,并做了简单的后果分析,没有进一步外延到与法西斯上台、以及随之而来的二战的关系。 作品很短,着眼很多关于股市崩盘的特征,比如高位放量,波动性上升,反复磨顶等等,这给了大周期近顶部时的逃脱机会。最后还反驳了一下崩溃后自杀率上升的谣言,总之看下来感觉就是,只要前期不作死加杠杆资不抵债,勒紧裤腰带还是照样能过的。
Updated 2018-02-27